更新时间:2020-08-27 08:54:17点击:
发挥广佛极点作用,佛山正在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。作为佛山中心城区,禅城该如何作为?禅城区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区两会已作出回应,要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功能,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品质,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。
落实区委全会、区两会精神,接下来,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以提升中心城区形态品质为引领,肩负好东平河水轴线、千亩公园和绿化标杆工程等的建设工作重任,并对标先进一流、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,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、智慧化管理水平。
关键词:东平河水轴线
高起点谋划滨水岸线 腾出发展新空间
目前,全市大力推进东平河水轴线建设,十大亮点项目中禅城占了七个。对此,区委四届八次全会报告以及区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作出部署。今年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将东平河水轴线北岸打造成亮丽风景线。
东平河水轴线禅城段长约20公里,建设高品质滨水岸线,有较大部分任务落在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肩上。该局局长李俊扬表示,由该局牵头负责的景观类项目达19个,目前各项目已全面启动,今年计划完成其中10个项目。
例如位于“星耀石湾”的东平河北岸滨江带(石湾西段),该片区存留大批旧厂房和陶瓷仓库,目前已启动征拆,年内将完成现有厂房的拆除工作和项目方案设计工作。项目通过对原有遮挡视线、低矮旧厂房的拆迁,打通岸线,将能腾出更多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,打造滨河景观新轮廓。
环境优美的禅城半月岛湿地公园。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进一步推动智慧化管理,营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环境。/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
在东平河北岸滨江带(石湾西段)项目的对岸,则是作为“鱼鹭洲尾”的洲尾围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,片区内有上千只鹭鸟栖息。该项目建设规模达450亩,将配套建设观鸟树屋、亲水平台、休闲栈道等设施,计划今年9月进场施工、明年春节前完工。
坐船夜游东平河、欣赏两岸美景,在今年国庆节,即将从构想变成现实。
为配合东平河夜游项目,该局已于八月中旬启动东平河沿线夜游夜景亮化项目建设。该项目涉及“两桥两园”,即澜石大桥——光“透”澜石、东平大桥——“眸”定后动、渔村文化公园——鱼“跃”禅城和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——滨水雅趣。同时,该局将对东平河北岸37栋建筑进行亮化,进一步升级夜间景观。预计国庆期间将呈现一个“夜透桥园光并熠,鱼跃清波水映禅”的禅城特色故事。
关键词:城市景观
园径绿道贯通三园 城市景观亮起来
除重点做好东平河水轴线景观工作,接下来,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将推动多项城市景观重磅建设项目,打造一批精品和标杆工程,夯实基础建设,全方位扮靓城市。
“千亩公园”建设方面,禅城今年启动王借岗森林公园三期建设和文华公园景观提升项目,加快推动生态建设从“浅绿”到“深绿”。其中,王借岗森林公园内将建空中栈桥,三期的中心区域还设有园中园,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。
“文华公园作为禅城区城市景观核心,也是中心组团城市景观轴线的节点,改造提升后将使文华公园集公园、花街、旅游热点于一身,进一步凸显‘城市客厅’的功能与形象。”李俊扬说,接下来,文华公园还将作为中间纽带,把岭南明珠体育馆和亚艺公园连接贯通,构建一条长约6.8公里的慢行绿道系统,以园径+绿道实现“三园贯通”。
针对城市“里子”环境的品质提升,今年禅城对内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进行加码。其中,明年元旦前,要完成燎原路任围约300米示范路段的改造提升。任围项目还将打造为全区内街小巷标杆示范项目,让文化老城重焕生机,让周边的居民享受新建设成果。
下半年,除着力打造禅城中心区域城市景观,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将对标广深一线城市的管理水平,升级城市管理考评系统,把主城区城市管理体制向农村覆盖,对南庄镇1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式的市政管理模式,通过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、生活垃圾分类、厕所革命,全面提升南庄镇整体城市管理水平,助力禅城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。
关键词:智慧城市
停车点实现全智能 街区无需人值守
区委全会报告提出,禅城要以绣花的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。在李俊扬看来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关键要调动社会多元主体的力量,依托大数据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作支撑,提升管理效能。
事实上,今年上半年以来,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已频频引入智慧手段、开展一系列智能化城市管理应用的探索。例如出动无人机勘察违建,路面增设智慧灯杆、“电子围栏”、智能云广播等。
“今年10月下旬前,我们将与运营商企业合理建设不少于4000个停车点位。届时,在这些共享车辆划线停车区,将能通过 AI 视觉、嗅探、云广播等技术手段,‘自动’约束使用者定点锁车。”李俊扬说,接下来该局将着力深化大数据手段,充分利用共享单车智能监管系统,监控运营企业市场投放量,通过人力与科技手段结合,破解共享车辆乱停乱放、闲置率高和路面监管难的三大痛点问题。
今年以来,该局已探索城管现场执法向移动执法、非现场执法等新模式转变。如“移动执法”系统,执法人员通过手中的智能化手持终端,便可对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取证、作出行政处罚、打印处罚单据等一条龙操作。目前,该系统已在开发当中。
“非现场执法”模式,则是借助视频智能识别等新技术,打造城市管理“无人值守”街区:路面上开启AI摄像头“站岗”,后台智能算法能自动识别违法事件和违法主体,达到一定程度将进入立案处罚程序;发放处罚通知、缴纳罚款等手续均可全程线上办理。现时,祖庙街道作为试点、已率先安装了一批AI智能摄像头,预计年内全区可推开“非接触性执法”模式。